问題
什麼是基督教歷史?
回答
基督教歷史其实就是西方文明史。基督教对社会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艺术、语言、政治、法律、家庭生活、日历年份、音乐以及我们思考的方式等,都在过去两千年中均附着了基督教的色彩。因此瞭解教会的故事就显得很重要了。
教会的开端
教会在耶穌復活(西元35年)50天后诞生。耶穌承诺要建立他的教会(马太福音16:18),随着圣灵在五旬节的到来(使徒行传2:1-4),教会——别办办濒别蝉颈补(「召集起来的集会」)——正式诞生了。有叁千人在那一天回应了彼得的讲道,选择跟随耶穌。
最初信服基督教的是犹太人或改信犹太教的,教会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因此,基督教起初被视為犹太教的一个宗派,类似于法利塞派,撒都该派或爱色尼派。但是,使徒们的讲道与犹太各教派的教义截然不同。耶穌是犹太人的救世主弥赛亚(被指定的王),来成全律法(马太福音5:17),并以他的死立一个新约(马克福音14:24)。如此指控犹太人杀死了自己的弥赛亚的讲道大大激怒了像扫罗这样的犹太教领袖,他採取行动要消灭信奉「这道」的人(使徒行传9:1-2)。
说基督教源于犹太教恰如其分。旧约為新约奠定了根基,如果对旧约没有足够认识就无法彻底明白新约(参看马太福音和希伯来书)。旧约解释了弥赛亚(救世主)的必要,包括弥赛亚族人的歷史和对弥赛亚到来的预言。新约紧接着是关於弥赛亚的到来和他為我们的救赎所作的工。在他的生命中,耶穌实现了300多个特定的预言,证明他就是旧约中预期的那个弥赛亚。
早期教会的成长
五旬节后不久,教会的门就向非犹太教徒打开了。福音传道者腓利对撒玛利亚人宣讲基督(使徒行传8:5),其中很多人信了基督。使徒彼得在外邦人哥尼流家中讲道(使徒行传10),他们也接受了圣灵。使徒保罗(先前迫害教会的人)把福音传遍了希腊罗马的领地,包括罗马城本身(使徒行传28:16),最远甚至到了西班牙。
到西元70年,即耶路撒冷被毁的那一年,新约的大部分书卷已完成,并在教会间流通。之后的240年,基督徒受到罗马的逼迫——有时是任意地,有时是政府命令。
在西元第二和第叁世纪,随着成员增加,教会领导阶层的等级变得越来越多。这期间有个别异端暴露并受到驳斥,新约正经被一致认可。逼迫继续加深。
罗马教会的壮大
西元312年,羅馬皇帝康斯坦丁宣佈經歷了轉變 (為基督徒)。大約70年後,在狄奧多西執政期間,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主教被賜予政府內的榮耀地位。到了西元400年,「羅馬」和「基督教」這兩個詞基本上是同義的了。
康斯坦丁之后,基督徒不再受逼迫。反而是异教徒,如果不「改信」基督教,便会受迫害。这种被迫改信使很多人进入教会但没有真心转变。异教徒带来他们的偶像和习俗,教会出现了变化;偶像、复杂的建筑、朝圣者以及对圣徒的崇拜被加入到早期教会简洁的敬拜中。大约同一时期,一些基督徒撤离罗马,选择像和尚(修道士)那样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婴儿洗礼被引入作為洗净原罪的一种方式。
儘管之后的几个世纪,举行了各种教会会议,意在决定正式教义、谴责教士的虐待、调和敌对派系等。随着罗马帝国的衰退,教会变得更强大,在东西方教会间出现了许多分歧。西方(拉丁)教会,以罗马為基地,向所有其它教会要求使徒式的权威。罗马主教甚至开始自称為「教皇」(天父)。以君士坦丁堡為基地的东方(希腊)教会不承认这些。1054年的教会分裂归於神学理论、政治、程式、和语言上的分歧,罗马天主(「普世」)教会和东正教相互排斥,割断了所有联繫。
中世纪
中世纪的歐洲,羅馬天主教會繼續握有實權,教皇掌握著各種權威並像國王一樣起食飲居。教會領導階層的腐敗貪婪隨處可見。1095年至1204年,教皇們准許了為討伐伊斯蘭和解放耶路撒冷為企圖的一系列血腥昂貴的東征運動。
改革
在此期間,曾有人就羅馬教會的神學理論、政治和蔑視人權等發出呼聲。但都被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消聲。但在1517年,一位名叫馬丁路德的德國修道士挺身而出反對教會,大家都聽到了他的聲音。路德的新教改革給中世纪畫上了句號。
改革派們,包括路德、達爾文和斯文利,在神學的很多細節上有所不同,但是關於強調聖經的權威勝於教會慣例, 以及罪人是藉著恩典因信而得救,不是出於行為(以弗所書2:8-9)這兩點上,他們是一致的。
儘管后来天主教在欧洲又有回头,并且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战争,改革仍然成功地削弱了罗马天主教的权威,打开了通向现代的大门。
宣教时代
1790年至1900年,教会对宣教事工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殖民地的开拓為宣教打开了视野,工业化使人们从经济上资助宣教成為可能。宣教士去世界各地传福音,教会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
现代教会
今天,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為修復他们的关係做出了努力,在天主教和路德派之间也是如此。福音教会坚守独立和改革后的神学理论。同时教会也注意到灵恩派、超凡能力运动、全基督教和各种异端。
我们从歷史学到什麼
如果我們從教會歷史上只學到一點,那就應該是認識到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歌羅西書3:16)。每個人都有責任知道聖經的內容並以此而生活。 如果教會忘記聖經教義,忽視耶穌教導,混亂必然產生。
今天有很多教会,但只有一部福音。它是「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犹大书3)。愿我们认真保守那真道,不加改变地传下去,主将继续实现他建立教会的诺言。
English
什麼是基督教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