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鸿书
作者:《那鸿书》的作者稱自己為「伊勒歌斯人那鴻」(「那鴻」在希伯來文中意為「安慰者」或「慰藉者」)。關於那個城市在哪裡有很多種說法,但是沒有定論。一種說法認為它指的是加利利海邊日後被稱為「迦百農」的城市(意為「那鴻的村莊」)。
写作时间:由於我們對那鴻所知有限,我們至多隻能把《那鸿书》的寫作時間具體到西元前663-612年間。書中提到的兩個事件説明我們確定了這個時間。第一個是那鴻用過去時提到了埃及的底比斯(沒有阿蒙神廟)被亞述人攻陷(西元前663年),說明此事已發生。第二,那鴻預言的其餘部分在西元前612年實現。
写作目的:那鸿写这部书不是為了对尼尼微人提出警告或是「号召懺悔」。神在150年前已经给他们派去了先知约拿,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继续恶行会发生什麼。当时这些人悔改了,而现在却如从前一样恶或更甚。亚述人在他们的征服中已经变得极其残暴(其暴行包括将受害者的身体掛在杆子上或是把他们的皮贴在帐篷的墙上)。现在那鸿是告诉犹大人不要绝望,因為神已经宣告了审判,亚述人很快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关键章节:《那鸿书》1:7:「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那鸿书》1:14a:「耶和華已經出令,指著尼尼微說:‘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後。’”
《那鸿书》1:15a:「看哪,有報好信,傳平安之人的腳登山!”
《那鸿书》2:13a:「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與你為敵,’」
《那鸿书》3:19:「你的損傷無法醫治,你的傷痕極其重大;凡聽你資訊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你所行的惡,誰沒有時常遭遇呢?”
简要概括:尼尼微曾經回應約拿的佈道,不再行惡,轉而服侍耶和華神。但是150年後,尼尼微又回到偶像崇拜、暴力和傲慢(《那鸿书》3:1-4)。神在這個城要毀滅的時候再一次派他的先知之一去尼尼微佈道審判,勸誡他們悔改。可悲的是,尼尼微人沒有聽那鴻的警告,這個城市淪為巴比倫的領土。
预示:保羅在《羅馬書》10:15重複了《那鸿书》1:15,談到彌賽亞和他的事奉,以及基督那個時代的門徒。這也可以理解為福音事工的任務就是「佈道平安的福音。」神通過基督的血已經與罪人們和解,已經賜他的子民以「出人意外的」平安(《腓立比書》4:7)。佈道者的任務就是「帶來好事的喜樂潮,」(《欽定版聖經》)如順服、公義、寬恕、生命和通過釘十字架的基督的永遠得救。傳這樣的福音,帶來這樣的好信,使他們的腳變美。這裡是一個急切、快樂地奔向他人,去宣告福音的意象。
实际运用:神是耐心的,不轻易发怒。他给予每个国家时间来宣告他為自己的主。但是不能嘲弄神。无论何时一个国家背离他,服务于自己的动机,主都会以审判介入。大约220年前美国遵从《圣经》的教义建国。在最近50年中这一点已经改变,我们正在日益走向反面。作為基督徒,我们的职责就是维护《圣经》教义和经文的真理,因為真理是我们国家唯一的希望。
English
那鸿书